數藏寒冬眾生相:有人虧10萬清倉,有人寒潮中入場
- Metaverse元宇宙
-
2022年10月24日08時
對于數藏人而言,冬天的寒冷其實并不可怕,他們更多的是擔心寒冬之后是否會有春天來臨。
鏈新(ID:ChinaBlockchainNews)原創
作者 | 楊鄭君
對于數藏人而言,冬天的寒冷其實并不可怕,他們更多的是擔心寒冬之后是否會有春天來臨。和大多數懷著“掙錢”目的而來,卻以“虧錢”結局而歸的早期數藏玩家一樣,老玩家吳均(化名)苦苦煎熬了幾個月寒冬后決定清倉退場,“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是虧了多少錢,而是籠罩著整個行業的悲觀情緒和前路渺茫。大量玩家退出和藏品發售滯銷組成的惡性循環,讓大多數數藏平臺陷入困境,要么停擺,要么清退。然而,寒冬中不乏逆行者,他們看到了寒冬中的機遇,并探索著行業的方向和未來。
吳均是一名互聯網從業者,2021年10月,數字藏品在國內才剛剛起步,吳均就意識到該行業有利可圖,果斷走上“掙錢之路”。今年年初,數藏行業迅速升溫,用戶涌入,數藏平臺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平臺數量從年初的不到100家增長到6月的500多家。對于吳均而言,暴漲暴跌的平臺意味著更多的賺錢機會,因此,對于較早開放寄售市場的數藏平臺,吳均如數家珍。在年初,吳均嘗到了不少甜頭,“一級市場上買到甚至空投的藏品,轉手在二級市場上輕松賺幾十上百倍”,上半年,吳均賺了十多萬元。然而,和大多數玩家類似,賺了錢的吳均并未售賣藏品提現,反而是不斷的復投。5月后,數藏行業開始下滑,各個平臺的數藏價格都在暴跌,吳均卻選擇“抄底”。接下來的幾個月持續下跌,是吳均完全沒有預料到的,“賺了不想跑,還想繼續投,虧了跑不了,不忍心賣”,吳均曾經價值幾十萬元的數字藏品全部套牢在不同平臺,進退不得。吳均表示:“從6月至今,不少平臺的藏品價格一點波動都沒有,陰跌了4個月,大家都被溫水煮青蛙,只有熟了才知道撤退,但也無路可退了。”近期,吳均決定清倉,但他表示:“還是留一些吧,萬一哪天又回升了呢,隔段時間回來再看看吧。”由于不再有“賺錢效應”,早期活躍的數藏玩家正在大量退出。一名大學生數藏玩家對《鏈新》表示:“數藏不行了,賺不到錢,轉行做其他生意了。”該大學生于今年初入局數字藏品,專注于組團拉新、擼數藏空投等。在數藏寒冬期,也有部分玩家仍然追逐善于“拉盤”的平臺,在絕大多數平臺藏品價格暴跌的七八月份,也有如大蛇文創、十八數藏等平臺會曇花一現,成為眾多玩家甚至機構追逐的焦點。吳均也曾趕上十八數藏最火爆的階段,其初期購買的一個藏品賺了1萬多元,但隨著復投和價格暴跌,吳均最后反而虧了2萬多元。對此,吳均表示:“自己是真的上頭了,學費交的好痛,比股市還慘,在各個平臺總共虧了差不多10萬元。”
對于數字藏品的價值,部分平臺方卻有著不同于吳均等用戶視角的看法。數藏電商平臺奇藝云CEO顧正相表示:“數字藏品的價值不僅在于金融屬性,而在于其唯一性、不可分割、不可纂改等特性,可以在數字版權、賦能實體、鏈接元宇宙等場景的發揮更多的應用價值。”奇藝云是一家將數字藏品和實物賦能結合的數藏電商平臺,于今年8月上線。對于選擇這個時間點上線,顧正相表示:“確實需要勇氣,而且經過了深思熟慮,同時也做了更加長遠的規劃。”5月是國內數藏行業火爆的最后一個月,顧正相當時在一家上市公司負責數藏平臺孵化團隊,也正是在5月,顧正相完成了平臺上線一個月銷售額近百萬元、高峰期每天10多萬新增用戶的不錯業績。然而,顧正相對未來的想象不局限于數字藏品,與公司的業務規劃也存在分歧。6月,顧正相毅然走上創業之路。他找到有著相同的信仰合伙人,也得到的資本認可,拿到了天使投資的資金。經過調研和思考后,顧正相判斷,數字藏品將是元宇宙的基礎單元,也是大勢所趨,未來將有巨大的發展機遇,另外,元宇宙已成為各地政府大力扶持的對象,作為元宇宙基礎的數字藏品自然也會得到鼓勵。在奇藝云上線之前,顧正相已感受到到行業的“刺骨寒冬”:“曾經火爆的平臺賣不動了,有的停擺,有的直接跑路,社群內出現大量平臺割韭菜、用戶維權事件。”然而,這并未影響到顧正相的決心。他認為,寒冬來臨在預料之中,數藏炒作模式本來就不可持續,純粹割韭菜的模式很快就會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發現挖掘數字藏品的真正價值。炒作的平臺被淘汰后,真正優秀的數藏平臺將脫穎而出。在顧正相奮力突圍之時,另一家數藏平臺靈境藏品則宣布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這無疑為行業注入了不少信心。對于近幾月的行業現狀,靈境藏品COO易斐春表示,“數藏寒冬”的說法更多是從用戶角度,如果從平臺的角度來看,現在是洗牌期,正規的企業、IP方或品牌方都在積極入場,政策方面也有利好。7月12日,上海發布《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提出,支持龍頭企業探索NFT交易平臺建設,研究推動NFT等相關業態在上海先行先試。易斐春表示,目前,大家對數字藏品的認知度和共識度在逐漸擴大,這對于數藏行業的實干創業者而言,其實是很好的機遇。靈境藏品于今年2月上線。易斐春表示,靈境藏品在合規的前提上,選擇優質IP保障藏品質量,嚴格控制發行量和價格,另外,靈境藏品還通過推出很多破圈的活動,與大IP方合作等形式大力拓展增量用戶。7月15日,靈境藏品聯合愛奇藝發布“中國說唱”系列主題數字藏品,吸引了數十萬用戶參與,發售的6款藏品均實現秒磬。在近幾個月里,不乏在寒風中屹立不倒并堅持探索的平臺,比如光箋收藏家、數藏中國等,甚至在上個月,嗨藝購月銷售額已經邁過了3000萬元的門檻,超過今年4月、5月鯨探、幻核的月銷售額。嗨藝購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藏品具有為實體產業賦能的效果,為了支持實體經濟,嗨藝購優化了藝術收藏品發行體系,選擇“數實結合”可現貨交易的文化藝術品,使用戶能夠買到具有價值的文化藝術品。
對于數字藏品的價值,品牌方或IP運營方的體驗更加直接和深刻。復星集團智能科技條線智能科技事業群產品中臺執行總經理顧露茜對《鏈新》表示,主要關注數字藏品的宣傳效應,為品牌及旗下的實體產業帶來的曝光度。另外,對數字藏品鏈接的Z時代年輕人也是品牌看重的地方。數字藏品運營方漁米鏈CEO劉國標則表示,一種讓數字藏品更有長遠價值的新觀念正在出現,即NFR(數字權益),不僅能做到去金融化,而且應用場景廣泛,能給各行各業帶來新生機,幫助實體經濟邁向元宇宙。劉國標此前是一名油畫藝術家,藝術從業期間,他感受到傳統藝術領域的舉步維艱,他一直期待能找到助力傳統藝術發展的新賽道,此后,他嘗試過創辦油畫工作室、主題餐廳、線上知識付費教育平臺等。2021年,在數藏行業剛剛興起的時候,劉國標便成為第一批嘗鮮的人,在鯨探等平臺上搶數字藏品的同時,他意識到,數字藏品或許正是他要尋找的賽道。在自己擁有大量藝術、文博方面資源的基礎上,2021年10月,劉國標成立了漁米鏈,一手鏈接數藏平臺,一手承接IP方。隨著數字藏品的火爆,期待和漁米鏈合作發售數藏的IP絡繹不絕。2022年初,劉國標早年的油畫作品《鄉情》也鑄造成為數字藏品成功發售。劉國標坦言,促進自己作品流通也是成立漁米鏈的目的之一,他還有另外的身份——江西美術家協會會員,文藝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5月后,數字藏品快速下滑,數藏平臺的發行全面收緊,據他估計,數字藏品發行量從5月至今應該縮水了90%,“5月份前可能賣5000份,5月份后只能賣1000份,到9月10月差不多賣幾百份”。對于數藏行業的寒冬,漁米鏈的IP方大多并不介意,“整個合作模式中,IP方幾乎沒有成本,賺錢的同時沒有任何風險”,然而,藏品“賣不動”卻也困擾著各個IP方。不過,通過幾個月的發售,漁米鏈也吸引了一批熱愛藝術和收藏的忠實粉絲,有用戶提出要求漁米鏈成立自己的數藏平臺。7月底,漁米鏈上線了自己的數字藏品平臺“漁米藝數”。劉國標認為,數字藏品仍然是一個必然趨勢,它既能賦能實體,還能鏈接未來的元宇宙。
10月13日,四川省少工委評選表揚了一批優秀少先隊員和少先隊輔導員,并為獲獎者頒發了“紅領巾先鋒”系列數字藏品,該數字藏品不能交易、無法轉讓、轉贈,獲得者綁定唯一。10月15日,江蘇省鎮江市兩大5A級景區三山景區和茅山景區分別發布了各自的數字藏品,購買者有機會獲得景區門票和特色文創禮品。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數藏寒冬期更是洗牌期,有進也有退,退出的包括大多數數藏平臺、早期活躍用戶(以炒作為主)。進入的則包括優秀的平臺方、大的品牌方、央媒以及需要賦能的各行各業。目前,數字藏品的金融屬性正在退去,而入場的行業正逐漸增多,應用場景也逐步拓展。9月份,央視網旗下“央數藏”、光明網旗下“光明數藏”兩家央媒旗下數藏平臺上線,據《鏈新》統計,央媒旗下數藏平臺已達到9家。在光箋收藏家業務負責人鄒煜看來,正如加德納技術成熟度曲線一樣,數字藏品行業目前正處于低谷期,接下里的將是復蘇期、成熟期。![]()
目前,數藏的逆行者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探索,但對于數字藏品未來復蘇的方向,無論是數藏平臺方的顧正相、易斐春,還是運營方劉國標,各個入局的品牌方等,大家卻有著一致的理解——規避金融屬性,賦能實體和元宇宙。劉國標表示,在賦能實體方面,數字藏品或數字權益可涉及到數字文化、數字品牌、數字地產、數字鄉村、數字城市等各個方面。目前各大品牌都在入局,此前迪士尼中國樂園發行數字奇夢卡,相當于具有會員實際權益的NFR,這種方式未來會大量被品牌、文旅、場館等使用,讓門票變成數字資產未來會成為一種標配。而在數藏平臺方面,靈境藏品正從元宇宙和大品牌營銷合作方向突圍;奇藝云則結合潮玩、電商等,主推數藏和實物結合、品牌營銷;光箋收藏家則提出了產業化數藏和元宇宙的發展方向。數藏中國CEO王鵬飛則表示:“數字藏品未來牛市三大方向,元宇宙、版權品、實體賦能。”
本文為鏈新(ID:ChinaBlockchainNews)原創,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載。
文章轉發自Metaverse元宇宙微信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