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Gartner將元宇宙定義為一個通過虛擬技術增強的物理和數字現實融合而成的集體虛擬共享空間。這個空間具有持久性,能夠提供增強沉浸式體驗。我們必須找到將其聯結在一起的方法,為實體經濟提質升級和賦能,才能真正讓元宇宙成長起來。
《元宇宙與數字經濟》是朱嘉明先生的新作,該書力圖從“大轉型、大設計、大實驗”的大歷史視角討論元宇宙的未來。這本書的結構很宏大,從元宇宙的歷史起源談起,話題遍及元宇宙的科學基因、數字經濟、元宇宙藝術、元宇宙與產業升級轉型,最后探討了元宇宙所需的制度建設以及人類的未來。全書洋洋灑灑,天馬行空,激情四射,提出了一些值得進一步討論和商榷的觀點。
作者認為“信息和人工智能社會的基礎是數據和算力”,大數據和算力的交互影響,構筑了數字經濟的基礎結構,推動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進入新階段和新周期。筆者贊同這個判斷。筆者提出在總生產函數中,數據要素一直是自變量,隨著時代進步,其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而能使數據要素發揮更大作用的力量,算力是重要的一項。作者基于這個原因,提出了發展“算力產業”的主張。
筆者認為算力技術是發展算力產業的基礎,而且算力技術的應用將表現為一個漸進的過程。對于一些具備顛覆式創新特征的技術,如區塊鏈加密,要隨著相適應的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接受,逐步體現在社會經濟活動之中。在此之前,可能不具備在大范圍內發展這種規模性算力產業的條件。作者也在書里探討了元宇宙需要同步的制度建設,提出了五大主題制度。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存在眾多爭議,如元宇宙虛擬社區中的倫理問題,在全社會層面進行這種嘗試是非常困難的,而在工業領域進行元宇宙嘗試則可能阻力較小。
數字經濟時代的工業應該是建立在工業互聯網之上,大量使用傳感器,實現生產自動化和上、中、下游企業之間的經營協同。而工業互聯網是產業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型互聯網或WEB3.0終將在各個產業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從而搭建起工業(產業)元宇宙,實現工業經由元宇宙進行轉型升級的目標。作者提出科技資本將成為主要驅動力量,遺憾的是,這個概念被限定在科技企業積累、資本市場、風險資本和政府與大學的科技基金。
筆者對此有不同看法,認為科技資本是知識(科學、技術、管理方法等)構成的資本形式的一個特殊階段的說法,更一般地表現為人力資本和新技術中蘊藏的推動社會前進的潛力。我們在歷史上各個康波周期都發現了由其產生的巨大推動力。
書中將工業元宇宙定義為“將信息技術、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高度、精確地融合在一起的工業體系”。這個容納的技術范圍可能會更大,我們現在已經部分實現了虛實互動的生產工程技術,比如數字孿生。以汽車為例,通過測量可以形成三維數字模型,對這個模型進行各種模擬優化和測試,生成虛擬樣機,最后據此完成智能汽車的樣車制造。這個樣車試制過程目前在傳統車企里是一個成本高、效率低的關鍵環節。采用試制工程數字化平臺,將生產部門、數字空間和數據交互連結起來,可以大幅提高效率和樣車成功率。工業元宇宙的一個樣板是微軟構建的“企業元宇宙”,包含了混合現實MR、專用平臺、人工智能與自動化系統、數據服務與預測分析工具、實時地圖、數字孿生、物聯網技術等。本質上是在該公司云計算產品基礎上,通過數字孿生、混合現實和元宇宙應用程序實現了物理與數字的真實融合。圖形芯片制造商英偉達已推出全球首個為元宇宙建立的基礎模擬平臺,被稱作“工程師的元宇宙”。百威英博在全球有200多個啤酒釀造工廠和15萬名員工,通過使用數字孿生、MR和AI技術,為所有工廠建立了對應的虛擬數字工廠。生產、銷售、供應鏈、能源和安全的信息,都時刻在工廠和數字孿生體之間流動交互。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檢查和操作各種機器,接受實時信息流反饋,并隨時做出決策。
世界經濟正步入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催生了網絡化、鏈接一切、生態商業等的新觀念。Gartner預計完整的元宇宙將產生一個由數字貨幣和非同質化通證(NFT)推動的虛擬經濟體系。據其預測,到2027年,全球超過40%的大型企業機構將在基于元宇宙的項目中使用Web3、增強現實(AR)云和數字孿生的組合來增加收入。
我們將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數字經濟正在推動經濟增長,科技革命將再一次引領全球經濟,將全球經濟帶入數字化新階段。
(本文作者系薩摩耶云科技首席經濟學家)
內容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文章轉發自元宇宙世界微信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